淺談碳盤查趨勢與導入實務
- 發佈日期:
一、掌握碳排現況,邁向永續未來的起點
我國環境部近年持續擴大列管範疇,自首波公告包含發電業、鋼鐵業、石油煉製業、水泥業、半導體業、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,以及年排放量達 2.5 萬公噸 CO₂e 以上之高排放單位等,於2025年再度擴大盤查義務,新增資訊服務業、百貨公司、旅館業、醫療機構、鐵路與捷運運輸業等多個產業。另一方面,金管會亦發布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」,規劃於2029年前全面落實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與第三方查證。
圖、我國溫室氣體盤查列管對象
在法規日益趨嚴、供應鏈要求提高、ESG評比等多重壓力下,愈來愈多企業切身體認到溫室氣體盤查的迫切性。無論是為了符合法規,或是搶得綠色商機的先機,「做碳盤查」不再是要不要的問題,而是何時開始的選擇。企業需依據每年盤查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識別主要排放熱點與減碳潛力,作為訂定減碳目標與策略的依據。符合標準的盤查成果是參與政府或國際碳交易、碳抵換計畫的前提。簡單來說,沒有碳盤查,就無從談起碳中和。
圖、企業邁向碳中和的四個階段
二、碳盤查方法:
圖、溫室氣體盤查導入步驟
- 邊界設定:明確界定組織邊界與營運邊界,並取得高階管理階層共識。
- 教育訓練:修習ISO 14064-1:2018重點條文、溫室氣體盤查實務概念、內部稽核人員培訓。
- 排放源鑑別:涵蓋溫室氣體六大類別(範疇1至範疇6)的營運活動。
- 活動數據蒐集:收集燃料消耗量、用電量、原料使用量等活動數據,並彙總於蒐集表單。
- 排放量計算:利用活動數據與官方排放係數計算各排放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並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(CO2e)。
- 數據品質管理與內部稽核:進行數據品質判定、不確定性評估與內部審核。
- 文件化:編製正式盤查報告及清冊,並保存所有盤查資料、計算過程及相關文件。
- 查證:進行第三方查證單位並取得查證聲明或符合性證書。
三、實戰分享:在協助企業推動溫室氣體盤查的過程中,筆者深刻體會到,每一間企業的營運型態與管理架構皆各有不同。多數企業在首次接觸溫室氣體盤查時,內部成員多半欠缺相關經驗,如何讓盤查工作成為公司年復一年的常態實務,便成為導入過程中的一大挑戰。
以圖中所示為一家製造業之盤查成果,經本中心團隊輔導後編製出符合查證標
以圖中所示為一家製造業之盤查成果,經本中心團隊輔導後編製出符合查證標準之盤查報告書及清冊。從初期的啟始會議到最終完成第三方查證,盤查小組成員在資料蒐集過程中,提出企業原有資料管理制度的改進空間,並將溫室氣體管理思維融入日常作業流程與資料整理方式中。
圖、溫室氣體盤查告報告書與清冊